新年假期剛過,在此向各位朋友拜個晚年,祝大家「新春恭喜,諸事大吉」!


 


  但在春節前後看了幾場中華男女足的奧運資格賽,我的感覺是「如此搞下去,絕對不吉」。


 


男足還是老症頭


 


    還是無法理解中華男足為何能在澳洲客場大輸11球,據說在比賽最後10分鐘內被進了6球。說句難聽的話,我們MAFC將所有球員都佈在大禁區內,毎球再拖個十幾秒,也不至於再多被搞進6球。


 


    坦白說,在台北的那場比賽,台灣男足還算踢得不錯,整體隊形都能保持的相當好,至少沒有太多慌亂的狀況。防守還是多虧了呂坤錡,才少掉了不少球。由於球隊實力不佳,台灣國家隊門將被迫必須有相當多阻擋對方射門的經驗與良好的反射神經,前國門楊振興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呂坤錡除了敏捷的撲救的反射神經外,他還多了大膽、果敢與經驗所訓練出來的良好判斷力。這有難怪一群老外拼命地大喊「Lu Kun-ChiLu Kun-Chi」幫他喝采。但台灣球員畢竟仍是比賽經驗不足(這點容我於最後再論述),在與對手進行防守對抗時,不僅是容易吃虧(一被衝撞就倒下,但裁判根本不理你),而且報復性與策略性的犯規也都做得太過火,很容易吃牌。


 




台灣門神呂坤錡


 


    有些實力性的差距仍然是無法以策略與努力來彌補的。像是中華隊由守轉攻時,雖然已經能有「控制住球」的突破性進步,但距離能夠「組織有效攻勢」仍有段距離。而也或許是因為消耗了不少體力在與高壯的澳洲球員對抗上(再加上中華隊球員都是業餘,體力本就可能比較差),中華隊在比賽後期失球後,竟然仍採取拖延戰術,而不是押上猛攻。或許押上前線進攻會再掉球,但我相信球迷仍希望看到中華隊奮力反擊的樣子,而不是明明是落後,一旦被架拐子還是在場上躺了老久。1:30:1,我還是寧可選擇前者的。


 




還是很感謝藍風,沒有他們,女足對緬甸變成緬甸主場


 


 


不進就是繼續退,超過我想像的悽慘女足


 


  或許腦袋裡仍殘留著那80年代中華女足周台英、羅居銀叱吒世界的記憶裡,因此心裡老覺得,已經快不如越南女足的我們,至少會有個可以接受的比賽的「型」。但等我親自到了球場觀戰,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或許這樣說很傷人,但對於中華女足的表現,我只能大搖其頭。雖然大家都很辛苦了,但我還是想說句重話(中華隊裏甚至有我的朋友),真的很悽慘,我們的女足程度,很可能已經退化到兩三年前中華男足的水準,甚至繼續淪落中。我還是想問:「是我們變差了?還是大家都進步了?」


 


女足球基本觀念沒進步


 


    「聽說」今井敏明執教中華女足了,但我實在看不出成效在哪裡。我們可以知道,日本足球主流攻勢多是以中場球員間相互跑位、短傳,再輔以個人技術而成。但在對緬甸的比賽中,除了前鋒曾淑娥看得出來積極跑動之外,我們的球員明顯是「站著」踢小組配合的,這樣如何在對方積極的拼搶下踢出有效的攻勢?即使我們體型、技術均優於緬甸,但最終我們竟只能以「製造定位球+運氣」來贏得比賽。反倒是緬甸有效率的左路反擊攻勢,把中華女將逼得手忙腳亂,沒平局是咱們運氣好。


 




中華對緬甸唱國旗歌


 



中華女足對緬甸踢得令人膽顫心驚 


 


    對上實力強勁的澳洲就更不用說了,明明知道對手的攻擊實力堅強,但中前場的逼搶非常散漫。或許中華隊是想以區域性的防守,來對付善於快速突破與大幅度轉移的澳洲隊。但若連一點點的前場逼搶甚至搶斷進攻的慾望都沒有的話,就只會被澳洲隊看破手腳,放心而大膽地將後衛線大舉押上中場線,肆無忌憚地在中場組織攻勢。


 



中華女足對澳洲


 



 


  而有效攻勢的貧乏也是一大問題,中華隊的球員除了老將藍美芬外,拿到球後幾乎沒有辦法有效地控好,然後送到該傳的球員的腳下。球員相互間的跑位緩慢而缺乏默契,傳球路線幾乎都會被對方的防守球員識破。而且許多球不知是緊張還是觀念太差,明明身前有一個直線的大空檔,竟然還等到持球員出腳才開始跑位。中華隊唯一的攻勢亮點就在於那個進球,藍美芬在禁區前緣的分球創造出一個兩前鋒對門將的絕佳機會,那個進球絕非運氣。


 



中華女足對澳洲



 


  年輕前鋒蔡佩紋雖然冷靜進球,但個人認為她冷靜過了頭,上場完全缺乏拼搶意識,沒有給對方後防線任何壓力,那中華隊的後防線自然就必須承受對方更多的進攻壓力。而中華隊後衛線的跑位也有相當的問題,在被對方的右邊路突破數次後,竟然還未能調整策略。澳洲隊的右邊翼的球員幾乎是站在那兒等著反你的越位陷阱的,而我們的球員竟然只能站在她附近,也不敢上去貼身逼搶,但也沒有立刻往球門退防以封堵澳洲的中路高大球員。也因此在比賽後段,只能看著澳洲隊不斷地以crossing傳中給她們高大中鋒,然後再眼睜睜地看他們不斷破門。


 



中華男足對澳洲



 


男女足開脫之辭同,解決之道亦同


 


    幾乎每次比賽完,中華隊的教練團都會編出一套「球員國際比賽經驗不足,集訓時間不足」之類的鬼話。但我想問的是,世界上哪支足球國家隊的國際比賽數量能比我們多上很多?哪支國家隊的集訓(北韓那種當然除外)能超過兩個月?職業球員平日要踢球,業餘球員平日要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坦白說,經驗與觀念不應該是在國家隊裡訓練的,而是從小開始,從平日的比賽訓練中培養的。否則巴西隊的KakaRonaldinhoCarlosRonaldo哪個人平時會一起踢球的?但他們在踢國家隊時的配合都沒啥問題。關鍵就在於他們在長期比賽環境下所受的薰陶,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況並配合彼此,換言之,給我們的球員一個穩定的足球聯賽,是最確實的解決之道


 


最後,只是分享一個小道消息,據說今井為中華女足設計了許多戰術,但我們的女子球員看完了只有一個想法:「這麼困難要怎麼執行呢?」。這是怎麼一回事?大家可以好好深思,找出問題,試圖解決,不要老把「雖敗猶榮」四個字掛嘴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go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