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的歷史糾葛甚深,這從German小弟提醒我的二戰時德國佔領蘇臺德區的那段歷史,就可知其民族舊恨應仍在。但我倒沒有想得那麼多,從此次捷克隊的帳面陣容看來,雖然並沒有多少在Bundesliga踢球的球員,但檯面上的好幾位球員都在德甲踢過球(如高佬Koller、新一代中場靈魂Rosicky、後防重心Ujfalusi以及Galasek等人),甚至有雙方好幾位球員是過去(如KollerRosickyFringsLehmanMetzelder)或現在(如BallackCechRosickyLehman)的隊友,讓這場比賽似乎有如同學會般。雙方場上的競爭雖然激烈,但火藥味卻淡薄了許多。


 


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讓我們把焦點轉移回足球場上吧!兩隊的上一次交手是在2004年歐錦賽會內賽,當時的德國在小組賽的關鍵一役中對上捷克,結果是12敗陣,也使得日耳曼人連續兩屆歐錦賽會內賽止步於小組預賽。當時的捷克陣容雖不是最佳(NedvedRosickyKoller均未上陣),但已足以將當時青黃不接的德國隊摧毀,他們最終得到歐錦賽亞軍。


  


    巧合的是,當時的德國隊的場上陣容與這場比賽有7人是相同的(後防線變化較大),而這場比賽的捷克陣容只能說是比那時更好,但結果卻是完全相反。或許有人會將功勞歸於年輕球員的崛起,但我卻毋寧將其視為DFB已經將其攻防陣容與戰術思想,在這三年間磨合了出來。


 


    說實在的,我也沒法說這場資格賽賽捷克國家隊表現得多糟,但我看到的德國隊卻實實在在地壓倒對手。由進攻數據來看,德國人在控球率部份算是小勝捷克(54%46%),但這樣的數據並不能呈現他們所佔的優勢,因為德國人愛踢possession(控球進攻)是出了名的,控球率大概要到近60%甚至以上才能確定其佔優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三年前的那場,德國人也是控球率高過對手,但卻沒創造什麼威脅對手後防線的進攻。或許雙方的射門次數也差不多(德國20:捷克17),但只要從shots on target次數(德國9:捷克5)的差距,就可發現雙方進攻威脅性的不同。


 


    只能說相較起EURO2004時的軟弱無力,德國隊的同一組進攻陣容,卻在三年後進化為銳利的進攻機器,讓我只能嘆道:「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德國人以火力掩護後防


 


    若要比較三年前後的德國隊,我們會發現三年前的德國隊後防線比起如今來得更有經驗,KahnNowotnyWornsFriedrich的組合可說是強度、經驗均佳的組合,差別在於如今的DFB有了進化過的攻擊戰術與火力作為掩護,讓後防線的壓力大減,這當然得歸功於Klinsmann這三年以來的銳意改革。


 


    德國隊在本場比賽的進攻火力方面算是表現得漸入佳境。與世界盃相同的是,德國人已持續採用利用兩邊路發起進攻的基調,不同的是慣打左路的Lahm被拉到右後衛的位置,左後衛則是改由較少在國家隊先發的Jansen擔綱。在比賽的前30分鐘,德國的兩邊路配合空間被捷克的GalesekSionkoPolakcUjfalusiJankulosvki等人以辛勤的跑動與防守所箝制。或許德國人對於小空間的局部配合並不會太陌生,但要創造出給予前鋒線的有效機會卻相當不易。而在這段時間中,KuranyiPodolski的組合也從場上人間蒸發了,讓我著實地擔心好段時間,以為三年前的得勢不得球的戲碼又要上演了。


 


    不過日耳曼坦克就有這麼一個傳統:當運動戰無法突破僵局時,定位球破門的能力總能適時發揮,而在41分鐘的進球就是如此,Kuranyi15處接獲Frings 的角球,以一個弧線的頭球為DFB率先破門。這個頭球同時也宣告了本季活躍於ShalkeKuranyi是貨真價實地復活,而他在國家隊的低迷時光已然結束,已非三年前軟弱無力的巴西高佬。此後的他不但是屢屢靈光大閃,更在62分鐘的反擊中再以頭槌建功。Kuranyi雖然在帳面數據上只有4次射門,但兩次漂亮的進球足見其把握機會能力已獲得提升,此外他也能以中鋒的角色,將其擺渡給Podolski,使得Poldi能有許多次相當好的射門機會。我們也可以說,是從Kuranyi的「復活進球」起,活化了整支德國隊的攻勢。


 


成也Koller,敗也Koller


 


    事實上,本場比賽DFB的後防線也表現得相當穩定,Lehman的狀態相較於當時的Kahn有過之而無不及,而MetzelderMertesacker的中衛組合雖然年輕,但在本場比賽的回縮速度夠快,讓想利用Koller高舉高打的捷克人毫無辦法。


 


    雖然,以Rosicky為組織中心,再輔以GalesekSionkoPolakc等工兵的捷克中場,在面對擁有BallackFringsSchneiderSchweinsteiger等優秀球員的德國中盤,還是能鬥得不落下風,但他們在鋒線的進攻點不夠多,以至於製造出的有威脅性的得分機會實在有限。


 


    事實上,捷克老帥Bruckner的固執反倒是害了捷克隊。在06年世界盃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分組預賽時,有Jan Koller坐鎮的捷克隊踢得虎虎生風,但等到Koller拉傷後,後兩場的捷克隊不但是進攻乏力,連帶得使得後防線頻頻告險,最終終於招致採遭淘汰出局的命運。而在這場資格賽中,雖然攻擊重心Koller在陣,但反倒是造成了進攻點過於偏重這位巨人,防守目標過於明顯的結果。


 


    Koller在前線策應重心的踢法或許簡鍊而有效率,但如今捷克人面對的是德國隊一支永遠在身體對抗性上不輸人的球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只要Koller一站上前線,MetzelderMertesacker的「MM連線」立刻死死地靠著他。再加上LahmJansenFringsBallack的回縮夠快,德國隊的禁區前緣轉瞬間就擠滿了防守球員,形成了一堵很難將球打進去、甚至帶球突破的人牆。偏偏此役的捷克隊在落後時老是把球往中間帶、往中間吊,實在很難對德國隊的後防線造成威脅。雖然Baros在第76分鐘時轟進一球,但那球明顯地是個折射入網的運氣球,捷克人在剩餘14分鐘裡,難以越雷池一步,證明Bruckner的進攻算盤是失敗的。反倒是在比賽開始時,以Jankulosvki的速度所製造出來的邊路反擊突破,對德國隊的後防線的威脅性來得大些,看來Bayern在四月初作客Sansiro,要多小心這號人物。



   













Czech Republic



Germany































































46%



Possession



54%



1



Goals Scored



2



17



Attempts on Goal



20



5



Shots on Target



9



8



Shots off Target



8



4



Blocked Shots



3



7



Corners Won



7



21



Fouls Conceded



20



4



Offsides



2



2



Yellow Cards



2



0



Red Cards



0



18



Tackles



18



83.3%



Tackle Success



94.4%



73.8%



Passing Accuracy



7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go08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